改革开放30年,中国自动化领域出现过多少位杰出的人物,我们无从计算,但是如果说中国自动化行业出现过多少位杰出的女性,却是屈指可数的,吴启迪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员。吴启迪,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研究生,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智能控制专家,教授。吴启迪在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自动化系统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创造性的成就。
         长期以来,吴启迪坚持教学、科研、管理三副担子一肩挑,已出版专著8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了自动化领域科研项目30余项,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余项。1988年获国家教委首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1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1993年她负责的CIMS研究中心获上海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奖,1996年获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8年获"全国十大女杰"称号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9年获德国政府颁发的大十字勋章。曾当选党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是中国第一位经民主推举产生的大学校长。
         与吴启迪谈改革开放,她毫不犹疑地说: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谈起改革开放,吴启迪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恢复高考。1977年,停止了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这不仅是简单恢复一个入学考试,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虽然吴启迪在1970年就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但是在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时她又重新回到母校精密仪器系自动控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从而也正式踏入她为之奋斗半生的自动化领域,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初受益者。
         回忆起这段30年前的经历,吴启迪仍充满着激动:"当时自动化的主要应用对象还是航空航天、舰艇导航等军事领域,我对此非常感兴趣,就误打误撞地进入了这一专业领域。经历了十年文革之后,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教学、教材是新的,研究工作也是新的。我当时硕士论文做的是应用于潜艇导航的静电陀螺伺服支承系统,应用在当时还是前沿领域的状态空间理论方法来进行研究,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这一研究在未来是否有实用的价值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完全没有料想到这一项目在今天所取得的成果。"
          令吴启迪觉得"受益"颇深的第二件事是出国深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开放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随之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主张放出一大批人才去国外学习,吴启迪也成为其中的一员。1981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吴启迪作为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获得者,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谈起这段经历,吴启迪说:"改革开放以后,与世界的交流更加开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在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很多自动化理论研究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都曾来讲过学,如str?m,Kokotovic,Juri,Anderson等等。从事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卡尔曼还曾在该校授课。通过在国外的学习让我能够有机会了解最新的、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了解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状况。"
         1978年的科技大会,被很多科技工作者认为是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对于当时的一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意味着施展才华的机会的来临。在吴启迪看来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改革开放让我们了解了世界上理论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了解了国外对于这些理论的应用水平,国家开始重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在支持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的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开始重点支持一些和应用结合的科研项目,"863"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陈芳允、王淦昌、杨嘉墀四位科学家联合提交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的面前。邓小平看了建议后,3月5日做出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国务院很快会同有关部委、院所,组织了200多名专家进行了调查论证。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并决定到2000年前国家拨款100个亿支持863计划。举世瞩目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诸于世。863计划开启了中国挑战尖端、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新时代。届时吴启迪刚刚从国外学成回来,多年的学习让她深深感受到自动化技术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门技术,产学研结合是最容易做也最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在CIMS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谈起自动化技术在最近一段时期的发展,吴启迪说:"十六大之后,政府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以我觉得自动化人将更加有用武之地。自动化技术不但在制造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的整套理论,实际上对社会科学也是有应用意义的,钱学森先生对大成智慧的研究、宋健先生对人口的分析论、戴汝为先生提出的社会控制论都是这方面的体现。包括我现在所从事的教育领域,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通过控制理论的建模方法来分析,如分析当前人口年龄的高峰在哪里,从而优化小学、中学、大学设置。另外,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以及科学发展观,都与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相信自动化人在今后必然大有可为,产学研结合永远是有生命力的事情,我们自动化人应当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有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立地'就是要与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两者之间我觉得'立地'往往更重要,与应用结合将永远是自动化的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