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博科技总经理赵勇先生的近距离接触是在英特尔首款嵌入式SoC应用论坛上,他的专题发言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信、冷静、不拘一格、气概非凡。当天下午,赵总抽空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记者进行了深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记者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唯有赵勇先生的谈话让记者难以忘怀:他质朴简洁的话语从头至尾闪烁着哲学思辨色彩:企业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要做什么?什么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走自己的路,同步国际水平
 从公司创立的时间来讲,盛博科技嵌入式计算机有限公司也是创立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1992年,是中国第一家从事国际标准嵌入式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相关产品设计、制作和销售服务的专业系统公司。可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盛博的起点还是相当高的。因为当时国内做嵌入式计算机的企业几乎没有。
虽然起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之际,但盛博的成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像赵勇先生所言:"我们当时想得很长远。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我认为一生中能办好一个企业就很不错了。所以,办企业之前,一定要想透,我们究竟要办一个什么性质的企业,我们想做什么?企业生存的意义何在?一旦确定,就长期坚持下去,决不动摇。" 
 在当时的情况下,盛博选择做嵌入式计算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这其中的风险和成本都是非常大的。当记者问到这个话题时,赵总认真地说:"我本人不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路,不喜欢盲从,要做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把他做的与众不同"这话又让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凌厉而不拘一格的气势。
正是创业者这种独特的气质,赋予了企业一种别样的生命和灵魂。盛博公司正是在这种独特而艰难的路上一步步地开拓着,前进着。17年来一直按照公司长远的战略规划前行,坚持走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让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得到了业界的认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盛博科技嵌入式计算机现已广泛应用于车载电脑、智能交通、金融终端、安防系统、医疗电子 、通讯、电力控制等行业,近年来持续保持中国市场领先地位。盛博科技产品的优良品质赢得海内外特别是欧洲客户的高度赞赏和信赖。
构筑不朽的企业文化
在采访的交流过程中,赵总都试图向记者阐述自己的企业文化观。从盛博创立之初,赵勇先生就把培育企业文化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 :企业文化犹如自然界的一块土壤和气候,土壤和气候能熏陶出不同的人文,不同的人文又决定了这一地域的不同发展方向。土壤不像水流,它不会流动;就像企业文化不是技术一样,它带不来也拿不走,但它是一种重要的价值。
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土壤。企业有了自己的土壤,就能培养化育一代代的人,不管这些人是搞技术的还是做其他工作的,一旦员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了发自内心的认同,就会和公司融为一体,公司的发展就不会偏离既定的方向。
谈话中,他反复提到了北京同仁堂的招牌和堂训,即"同修仁德"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说,这招牌和堂匾其实就是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同仁堂为什么能传承三百多年而越来越发扬光大,就是因为他这种企业文化不仅被同仁堂内部职工奉为圭臬,也为普通百姓格外赞赏。只要同仁堂能永远遵循这种堂训,它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堂训也好,企业文化也好,说到底都是一种价值理念,价值理念是企业的血脉所在。一个企业只有在恰当的价值理念体系统领之下,才能更好地付出行动,创造出切合社会需要的价值。
扬弃——另一种形式的创新
当谈到创新对一个公司的影响时 ,赵总说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对他启发很深:当你分享别人创造的价值的时候,你是否同别人分享了你创造的价值?
"我总是拿这句话拷问自己,自己在享用别人价值的时候,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别人已经做得不错的事,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重复。"
"今天的我总是对昨天的我不满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就要不断改变自己。"
 "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战胜自己。而我最愿意不断超越自我。"
从这些极具个性化和哲理意味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赵勇骨子里就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劲头。就是因为这种永不满足,盛博科技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自我扬弃,一直保持和新技术的领先,充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多年来,看惯了企业间的此消彼长、起起伏伏,我们发现,企业宿命总是与创始人和领导者的性格息息相关。如果创始人或领导者的性格是投机性的,企业的生命往往难以长久;如果创始人是战略型的,企业则大多发展得长远悠久。真诚祝愿盛博科技在赵勇先生的领导下,厚积薄发,创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