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群体回忆,一个产业的整体变迁

这是一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这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改革开发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正是他们创造了中国自动化产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历史,推动着改革开放深化而行......


披星戴月十余载, 豪情万丈赛当年


刘鑫
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 副会长

采访刘鑫之前,笔者与其沟通了数次,却迟迟定不下具体的采访时间。每次电话中总是传来刘鑫忙碌而匆匆的话语:"太忙了,实在定不下具体时间,一有时间,我一定联系你们!"就是在这样的多次沟通中,笔者终于获得了采访刘鑫的机会。笔者比预定的时间早到,进入刘鑫的办公室,正见他认真准备即将的采访内容,准备的手稿就达5页之多,这份认真不禁让人感动。

1983年,工业控制计算机被正式列入了国家计算机系列型普及发展规划,计算机工作者开始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工作;

1984年,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计算机分会工业计算机学组;

1988年,中国研制STD总线工控机的科研人员和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STD总线工控机学会;

1991年,ADTMG/PRC改建为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工业控制机分会,并在民政部备案;

1996年,基金会现场总线(简称FF现场总线)问世;

1998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成立;

1999年,科技部正式把CPCI总线工控机作为重点技术和发展项目;

2004年,科技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专门支持CPCI技术的研制;

2007年,工业信息化部将电子信息产品发展基金中的CPCI作为重点支柱项目;

……

努力,需要有一批人和企业来宣传带动。我作为这个领域中的一员,有着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句"义不容辞"让笔者一下消除了前面所有的疑问。是的,不用思考过多,这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责无旁贷的信念!

谈到中国自动化领域目前的现状,他说道:"我个人认为,我国自动化发展受到局限,主要是因为没有实现自动化系统与行业工艺的无障碍接口。通常情况下,一套自动化系统在应用到某一个行业之前,都要经过二次开发。如果搞自动化的人不懂产品所要应用的行业流程和工艺,那么这个产品根本无法实现它的最大价值。所以今后的自动化企业要推出面向特定行业的自动化产品,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果自动化企业能够了解特定领域的技术、工艺发展,将自动化技术与工艺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就可以真正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自动化水平很高,但是如果不能使生产水平提高,那说明自动化技术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说应该把企业需求、领域发展技术的区别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

当笔者问道他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大概需要多久时,他显得信心满怀,"大概3-5年就应该可以实现。目前国家已经提出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动化的水平,同时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工业信息化部,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再通过自动化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刘鑫铿锵有力的言语和充满信心的眼神中,笔者充分感受到了他对中国自动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期待。

刘鑫也许并不是此次系列采访中最年轻的被访者,但却绝对是最富有激情的人。每每谈到中国自动化领域的哪怕一点点发展,他都会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与欣慰。从事10余年的自动化事业,他感叹道:"我是真的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个产业做点事情。"多么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恰到好处的道出了一个自动化人心底最真的声音。

采访的最后,他频频表示因为时间不够,对于这次采访准备的有点仓促,但其实,从那一个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大事记中,笔者深深的感受到那一个个亲历的事件早已印在了他的心上。就像他自己所言:"都是亲历的事情,自然记忆犹新。"无需过多准备,那是烙在他心底的痕迹。

走笔至此,笔者脑中又回想起采访之前在电话那头频频传来的干练而又急促的声音:"太忙了……!"此时听来,却是如此的令人感动。中国自动化产业正因为有了这些忙碌的奔波在第一线的自动化人才有了希望。披星戴月十余载,豪情万丈赛当年,这是笔者对刘鑫最深刻的印象。相信和刘鑫一样的自动化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想,期待中国自动化产业崛起的那一天!因为有期待,我们披星戴月,只争朝夕;因为有梦想,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在历史画卷中留下自的墨迹,
我们共同书写了三十年历史,
也将共同书写未来30年。
控制网( www.kongzhi.ne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10 Kongzhi.net,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