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8日,由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平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标准与测评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控制网(www.kongzhi.net)&《自动化博览》、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辽河实验室、OICT学院承办的“2025工业自动化安全大会(IASSC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吴宏鑫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工业信息安全组组长赵剑明,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孙凝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大会。



报告题目:《工业物联网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
- 报告人:
- 中关村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何跃鹰
- 报告摘要:
- 工业物联网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软件开发方式的变革以及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工业物联网领域的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日益严峻。本报告介绍软件供应链安全的国家战略,概括分析了工业物联网领域开源软件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治理方案及其典型应用。

报告题目:《安全可信行业大模型助力工业智能 护航工业安全》
- 报告人:
- 宁波和利时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产品方案总工程师 穆雷霆
- 报告摘要:
-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工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机遇,亦为工业网络安全同时带来挑战和机遇。和利时信息安全研究院基于多年在工业自动化、网络安全等领域行业的深厚积累,深刻理解工业业务场景,具有丰富的行业数据和know-how资源积累,在此基础上,结合可信计算3.0等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构建“可信模型底座+平台+应用”框架,打造安全可信的工业/网安行业大模型,提升工业领域客户数据处理能力、安全风险识别准确性以及业务运营智能化水平,助力工业智能化发展,护航工业安全。

报告题目:《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HCPS融合安全的创新》
- 报告人: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安全室副主任 张亚彬
- 报告摘要:
- 报告系统阐述了智能制造新时代下的安全挑战与创新路径。其中指出,随着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等技术驱动工业系统架构向“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深度融合演进,跨层多阶段复合攻击风险显著增加,传统安全机制面临“难辨识、难控制、难预测”的痛点。为此,需构建以“韧性防御”为核心的HCPS融合安全技术体系,通过跨层攻击风险评估、态势感知、联合防御与协同应急的全链路闭环赋能,协调Security与Safety,化解跨层攻击隐患。报告还强调需以发展、系统、客观的理念统筹安全生态链责任。该框架旨在为智能制造构建可适应复杂威胁环境的韧性防御体系,助力安全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报告题目:《能源电力网络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解读》
- 报告人:
-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张晋宾
- 报告摘要:
-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电力网络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电力网络安全法规确立了行业内的强制性行为准则及法律要求,标准提供了行业内的技术规则规范。报告首先介绍了全球网络安全背景及形势;重点分析中国、美国、欧盟能源电力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并对主要法规进行解读;最后报告就网络安全法规及标准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题目:《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的发展与思考》
- 报告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工业信息安全组组长 赵剑明
- 报告摘要:
- 首先,报告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河实验室的相关情况;其次,报告以当前国内外工业信息安全现状为背景,从工控内网安全、工业无线安全、测控装备内生安全三大研究方向介绍了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技术进;最后,报告通过国家工业控制信息安全技术布局的时间脉络,对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报告题目:《灾备技术驱动工业数据安全韧性》
- 报告人: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辛阳
- 报告摘要:
- 工业数据安全已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战略竞争力的全局性议题。当前,勒索攻击、供应链漏洞与合规压力三重威胁叠加,而传统灾备技术难以应对动态化、智能化的新型攻击。在此背景下,必须重新定义灾备的价值——它不仅是数据恢复的“保险箱”,更应成为保障业务连续性的主动防御体系。结合实践探索,破局需聚焦三大方向:其一,技术革新。通过多级容灾架构实现数据“零丢失”,利用AI预测攻击路径并动态隔离风险,借助区块链确保备份数据的可信性;其二,场景适配。制造业需强化实时镜像备份以抵御产线停工风险,能源行业应建立分钟级恢复能力守护关键基础设施;其三,生态协同。政企需合力推动灾备能力立法,建立跨行业威胁情报共享机制,同时加快培养兼具IT与工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报告题目:《智能制造时代下工控安全发展新趋势》
- 报告人:
-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网络与数据安全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桑元
- 报告摘要:
- 随着“工业 4.0”概念兴起,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人工智能、5G/6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发展,智能工厂与外界交互手段在不断丰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多重工业网络与数据安全问题。本次分享系统阐述了智能制造时代下工控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客观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工控安全市场的发展特点,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报告题目:《具有信息安全功能的数据驱动建模方法和控制系统技术》
- 报告人:
-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郭金
- 报告摘要:
-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网络攻击会破坏采集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时效性。基于受攻击的数据进行系统建模,往往会导致模型偏离实际系统动态,进而引发控制性能下降甚至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本报告从数据补偿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数据遭受攻击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系统辨识、状态估计与系统控制等关键任务,提升系统的抗攻击能力与鲁棒性。

报告题目:《具有信息安全功能的数据驱动建模方法和控制系统技术》
- 报告人:
- 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 董保开
- 报告摘要:
-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工业互联网与AI融合趋势显著。天融信以AI驱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利用 AI 算法精准识别设备异常行为,通过 AI 动态学习控制协议特征,构建“白名单 + 灰名单”模型,实时阻断指令篡改等风险;依托AI数据分类引擎,对敏感工业数据智能分级,实现全生命周期加密与脱敏;借助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营平台,汇聚多源数据构建企业行为基线,智能预警高级威胁,形成安全闭环。天融信将AI与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深度融合,以智能化手段破解未知风险难题,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主动的安全保障,护航工业互联网与AI协同发展。

告题目:《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护航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研究》
- 报告人: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工程师 夏冀
- 报告摘要:
- 报告对新型工业化特征、内涵和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介绍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政策文件和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对工业领域重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

报告题目:《基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安全保障探索和实践》
- 报告人:
-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云网战略规划设计院院长 尚程
- 报告摘要:
- 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大模型/智能体引发了生产运营模式的全面变革,逐步面向如下目标进行演进:以操作系统式AI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以智能体经济协作模式为目标的建研用一体化、以成果型AI产品持续交付为宗旨的第二曲线增长。随着5G-A/6G通感算智安深度融合,智能体通信标准化协议MCP/ANP/A2A等加速落地,个体智能走向群体智能,基于智能体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和万智化互联的演进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也因通信连接暴露和自智意图行为不确定性等导致安全风险持续加大,危害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恒安嘉新长期服务公共互联网安全治理,率先提出“数据驱动-以网治网-挂图作战-协同联动”的实战化方案理念,面向全连接数字中国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泛在基础设施开展建设-运营-研究的持续努力和积极探索。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钢研集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黄石市科威自控有限公司
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天炜业过程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中科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百通赫思曼网络系统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杭州中电安科现代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电瑞铠科技有限公司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瑞讯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远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和兴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北京洋浦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京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邮电大学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研究院
长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辰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圣博润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深圳融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信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经纬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健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无国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泰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360企业安全集团
山东维平信息安全测评技术有限公司
网御铁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简网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孪数科技有限公司
必维欧亚电气技术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宽域工业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元支点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溯源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
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
北京康吉森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网
西安交大捷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研华兴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盛博科技嵌入式计算机有限公司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烽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北京圣法瑞特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网藤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九州信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铵泰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物安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三中网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中新赛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宝牧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北京万海汇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国利网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双湃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齐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卓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六方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防特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济南科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左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中元云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安全实验室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力控华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自动化博览》
北方实验室(沈阳)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北京玖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上海汉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英赛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北京康拓生化控制工程公司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华电众信(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云盾科技有限公司
六所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联(北京)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水利部机电研究所
杭州木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珞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安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金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毕孚自动化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隽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安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凯信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风雪网络安全测评有限公司
北京惠而特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安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尚易安华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讯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信科共创信息安全测评有限公司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合肥科御安科技有限公司